中央一號文紅線:嚴禁城里人下鄉蓋別墅,農村戶口的人身價要漲!
2月4日,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國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出臺。鄉村振興怎么干?有哪些新舉措?對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會有哪些影響?
焦點
——城里人去農村買房有哪些紅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隨后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
今次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但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中央農辦主任韓俊說,這不是讓城里人到農村買房置地,而是要使農民的閑置住房成為發展鄉村旅游、養老等產業的載體。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向中新網記者表示,鄉村振興是要把農村閑置宅基地與農房等各種閑置資源激活,激活以后可以搞一些文化、旅游、休閑等開發,例如特色小鎮的建設與鄉村振興就有緊密聯系,但是去大量搞別墅的話,現有的政策是禁止的。
記者注意到,近年,國土資源部曾多次明確,城市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按照法律和登記規則,城市居民是拿不到合法的產權。1月15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強調,“城里人到農村買宅基地的口子不能開。”
“‘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意味著‘去農村租房’更有保障。”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余振國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宅基地“三權分置”對于打好脫貧攻堅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等都將發揮良好的推動作用。
農民進城后可否保留村里的房和地?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推進,進城落戶和務工農民增多,大量宅基地長期閑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指出,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權,城市人參與到對宅基地的利用中,既能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改變農村空心化現象,又能增加農民的收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大陸城鎮常住人口81347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7661萬人(減少131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提高至58.52%。
為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向記者表示,農民離開農村進城,但宅基地承包把使用權流轉出去,資格權還在農民手里,大量閑置的宅基地流轉出去產生的收益使得農民在城里生活更有保障,而城市的資本也能進入村莊。
魏后凱表示,現在農民增收主要靠到城里去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增收難度不斷加大,需讓農民的增收更多地依靠農業、農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既能保障進城農民的合法權益,又能夠激活資源,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發展現代農業。
——農村基層干部腐敗和作風問題怎么查處?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在專家看來,這是對農民群眾呼聲高的問題進行重點整治。2017年12月28日-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
鄭風田向說,現在中央大批資金要進入村莊,如何加強對村干部的腐敗管理成為重要的問題。因為錢要通過村干部向下分配,村干部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權力,把資源不公平地分配。
“農村的有些工作看著很小,實際上可能侵害了農民的利益。”魏后凱說,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把“責權利”搞清楚,對保護農民合法利益有好處。
中央一號文件還強調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的作風問題。科學確定脫貧摘帽時間,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查處。除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外,各部門一律不準再組織其他檢查考評。同時,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堡壘,持續整頓軟弱渙散的黨組織,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等。
重要舉措
——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農生產的政策意見。
“如果像以前一樣的農耕,面朝黃土背朝天,很多人就不愿意干了。”魏后凱說,“全面激活農村的資源、要素、主體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主體首先要把農民積極性要調動起來,還有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主體,都要調動起來。
魏后凱補充說,所以一定要結合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結合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來推進農業的建設。培育一批懂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用現代發展手段進行生產、有比較穩定和較高的收入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
——首提“鄉村經濟多元化”,鼓勵工商資本下鄉
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鄉村經濟要多元化發展。培育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鼓勵在現存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文件同時鼓勵工商資本下鄉,提出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
魏后凱表示,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要破解人才短缺、資金短缺、農民增收難三大難題。鄉村振興要大量資金,但農村現在資金短缺,投融資的渠道比較單一,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一般的資本不愿意去,需建立多元化、低成本、廣覆蓋的投融資機制。
——拓展農業的生態功能,鼓勵各界投身鄉村建設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濕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創建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
同時,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人才是鄉村振興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現在農村的人才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一定要鼓勵城市各種各樣人才到農村去。”魏后凱說。
魏后凱指出,通過全面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尤其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的資源、要素、主體,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保障。
.jpg)
本文由別墅圖紙超市編輯發布,如需了解更多,可登錄網站主頁http://www.qingshandinghua.com/,或者撥打我們的免費電話400-8080-889在線咨詢。
>>>>推薦閱讀:重磅:農村宅基地允許入市,9億農村人終于要富起來了!
>>>>推薦閱讀:2018年農村舊房改造的政策范圍、基本要求及辦理手續
>>>>推薦閱讀:農村這4種房屋將一次性發放10萬元補貼,再破的房子都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