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最新新聞 > 正月十五迎佳節 團團圓圓鬧元宵

正月十五迎佳節 團團圓圓鬧元宵

   元宵作為春節的收尾,是一折舉足輕重的大戲!新年伊始,冬去春來;從古至今都要趁這個時節團簇在一起,歡天喜地“鬧”一場!

 
  賽龍舟點花燈高蹺陪伴著嗩吶聲
  大一歲漲一年祖輩的故事代代傳
  元宵節里唱吉祥
  團團圓圓鬧元宵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說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多么重要!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二: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三: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于很多地方。
 
 
  四: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舞獅活動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五: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六:祭門戶
 
  古代有“七祭”,祭門、祭戶就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七: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八: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
 
  
 

  本文由別墅圖紙超市編輯發布,如需了解更多,可登錄網站主頁http://www.qingshandinghua.com/,或者撥打我們的免費電話400-8080-889在線咨詢。

  >>>>推薦閱讀:這些房屋裝修的設計要點,送給自建房的你

  >>>>推薦閱讀:如何避免壁紙變形和開裂,保養和預防都重要

  >>>>推薦閱讀:農村自建房衣柜設計顧慮多,這樣設置準沒錯!

 

99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