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別墅設計中的應用
近期中國經濟呈現出高速的發展態勢,國際地位和文化地位不斷提高,文化和建筑也出現了“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趨勢,放棄現代化的高檔別墅,轉而尋找回歸本土的建筑已然成為當下的趨勢。在眾多的中國傳統建筑里,北京四合院和徽派建筑作為合院式建筑類型的代表,受到了廣泛的推崇。像北京的觀唐、香山、甲第、大象、易郡等別墅的建造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元素,安徽一些建筑也被建筑師自覺地以徽派建筑傳統為原型進行了再創作。
1、東、西方建筑形態的融合
徽派建筑和北京四合院一個共同的特征都是圍合式的院落空間、以房子包院子,而西式別墅的特色是用院子包房子。中式住宅一般以庭院或天井為核心,而西式住宅是以房子為中心的,采用獨立式布局,一般以樓梯或者是廳為核心的時候,收放比較自如,隨著家庭人口的增減,可以進行調整,包括不同的房子,起居室,臥室,主臥,次臥,包括書房,這種安排是中式的建筑不宜做到的。但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地價比較貴,所以單獨房子面積小,用圍墻將院子圍起來保證私密性,這些墻往往是帶有防衛功能,這也是契約文化和道德文化的差異。因此,中式建筑與西式別墅最完美的結合點是采用中式住宅的院落空間,西式別墅的生活流線。
2、規劃布局的借鑒
北京四合院因為采用正南正北的街巷式布局,一般用在比較規則的用地規劃中,而徽派建筑順應自然山水形態和脈絡布局組群的特色,現代中式建筑的規劃設計將兩者融合,按自然山水走向規劃街道與胡同的布局,主街寬、胡同窄、內庭院又豁然開朗。這樣使建筑與環境有機統一,形成富有特征的空間序列,并且能最大限度節省用地。
3、建筑空間的優化
徽派建筑和北京四合院采用圍合式院落,增強了院落的私密性,但是東南西北都有房,總會有個別房屋的采光不好,現在講究人人平等,當時按上下尊卑、長幼有序的傳統觀念,家庭成員分住在不同的房間的居住方式已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要求?,F代中式建筑在規劃時,可以考慮以L形為基礎的房屋圍合,而非四面圍合。使之不僅融入了現代生活的流線,符合現代生活的空間肌理,也給整個室內空間帶來了通透、亮堂、大氣的感覺。
4、建筑層數的變化
傳統的北京四合院均為單層建筑,并且沒有地下室,中國的國情是地少人多,單層建筑已不能適應現階段發展的要求。徽州的老房子因為考慮到南方潮濕的特點,一般將臥室設在二樓,因其天井的設計,采光也不是很好?,F代中式建筑層數以三層為宜,容易形成良好的合院氣氛,可達到較高容積率,并可獲得較好的光照。
5、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國文化歷來內斂自修,中國傳統造園的意境:曲徑通幽、峰回路轉、庭幽院深,均表達一種幽棲生活的意味?,F代中式別墅的建設必須體現一個“幽”字,體現中國傳統建筑中含蓄、婉約、素雅之美,但并不是單純的復古,在設計上同樣需考慮到現代和簡潔的建筑元素。由一條寬闊的主干道延伸,道路規劃圍繞社區中心建設竹林,組織成環型的內部交通,再分出直達各別墅院門的私家道路。掩映在蔥綠林木之后別墅各踞一隅,每戶庭院風格統一、各具特色,創造移步換景的空間效果。
6、環境特色的體現
中式建筑非常講究綠化,院內除通向各房間的十字形磚甬路外,其余都是土地,可以用來植樹栽花種草。在十字形甬路的中心位置通常放一個荷花缸或魚缸,缸內養魚。在正房前的綠地上一般都種石榴、夾竹桃等象征吉祥的植物。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天棚、魚缸、石榴樹”的居家意境,有一種清雅空靈的意境。盡管四合院方正規矩,但仍不失變化,各家院落有各家院落自己的特點。四合院建筑,不僅和中國人的倫理觀念契合無間,而且表達了中國人中正平和、變通有則的處事態度?,F代中式別墅可以用“養生文化”作為賣點,按照中國傳統五行觀點來規劃布置的。除了東西南北中對應五行的養生小環境外,具體到細微之處的綠化植被,如銀杏、竹、水杉、樺樹、香樟、櫻花等,亦是按照傳統的五行布局,對應人體中五臟脈理,選擇不同的有益身心健康、氣味芬芳的植物,無疑似一個天然的健康理療館。
中式別墅是一種大勢所趨下的自醒和回歸,是中國人渴求本源、逐漸自信的一種必然反映。但所說的回歸并不是簡單機械地復古和拷貝,它一定是現代的,這樣的建筑才是具備發展空間的,中式建筑千萬不可千篇一律。建筑也是需要文化傳承的,沒有標識就沒有了區分,這樣的建筑是缺乏生命力的。中國制造應該是在現代建筑和審美文化觀念下,具備濃郁的中國建筑文化符號,并進行有效傳承的現代建筑,這才是“中國制造”的核心和精髓。
別墅圖紙超市祝廣大朋友們早日擁有自己的夢想小屋,過上幸福的生活!
本文由別墅圖紙超市編輯收集發布,如果您還想進一步了解具體詳情,請點擊http://www.qingshandinghua.com/直接在線咨詢,或者撥打電話:400-808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