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被稱為中國建筑之冠冕,最顯著的特征是屋頂的流暢的曲線和飛檐,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快速排泄屋頂的積水,后來逐步發展成等級的象征。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廡殿頂,又稱四阿頂,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頂,前后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重檐廡殿頂莊重雄偉,是古建筑屋頂的最高等級,多用于皇宮或寺觀的主殿;單檐廡殿頂多用于禮儀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門堂等處,以示莊嚴肅穆。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勾連搭頂,兩個或兩個以上屋頂相連成為一個屋頂,每個屋頂之間是連在一起的??梢栽诮ㄖ虏啃蜗蟛蛔兊那闆r下,使上部屋頂更富有變化,更為生動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體高度的情況下,擴大室內空間。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懸山頂,又稱挑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伸出山墻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墻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來,在中國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應用。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硬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與山墻齊平。硬山頂出現較晚,在宋《營造法式》中并未有記載,只在明清以后出現在我國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多用于附屬建筑及民間建筑,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廟建筑中,沒有硬山頂的存在。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攢尖頂,無正脊,只有垂脊,只應用于面積不大的樓、閣、樓、塔等,平面多為正多邊形及圓形,頂部有寶頂。在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筑或等級較高的建筑中,極少使用攢尖頂,而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卻使用的是攢尖頂。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卷棚頂,又稱元寶脊,屋面雙坡相交處無明顯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園林建筑中,如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屋頂的形式全部為卷棚頂。在宮殿建筑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盝頂,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為橫坡,橫脊數目與坡數相同,橫脊首尾相連,又稱圈脊。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筑中極為少見。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扇面頂,最大特點就是前后檐線呈弧形,弧線一般是前短后長,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一般用于形體較小的建筑中,會讓建筑看起來更為小巧可愛。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萬字頂,“萬”即為“卍”,代表萬事如意、萬壽如疆。因其吉祥意義,常被應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頂。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盔頂,顧名思義,就是屋頂像頭盔一樣屋頂形式。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盝頂灰背頂,中心平頂部分使用灰背做法,與四面鋪瓦的屋面形成一種對比。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穹窿頂,又稱圓頂,一般從外觀來看屋頂為球形或多邊形。如伊斯蘭教清真寺中的天房。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圓劵頂,又稱“拱頂”。是一種用磚或土坯砌筑的半圓形的拱頂房屋,或是兩間,或是三間,或是數間相連,在我國山西一帶出現。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平頂,建筑的頂部是平的。多出現于我國的西北、西南和華北等地區。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單坡頂,只有一面坡的屋頂。單片屋頂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屬性的建筑上。多出現在陜西等地的農村。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灰背頂,屋頂表面不用瓦覆蓋,僅憑灰背密實的面層防雨防漏。大多用于平頂或囤頂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十字脊背頂,兩個歇山頂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宮的角樓。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卷棚懸山頂,卷棚式屋頂可處理成硬山、懸山、歇山等形式,從而產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懸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種新的屋頂形式。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棋盤心屋頂,將屋面的中間部分做成灰背或石板瓦形式,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積相對比鋪瓦面積大,并且位置略為偏下。

圖解中國古建筑屋頂上的學問

  勾連搭灰背頂 ,勾連搭頂中使用灰背,大多是局部形式,并且大多是用在兩個相互搭連的屋頂間的部分,也就是天溝處。當然也有同時在外側兩屋面上做棋盤心的形狀。

  以上是關于中國古建筑屋頂知識,如果還有更多相關知識需要了解的,可登錄網站主頁http://www.qingshandinghua.com/了解,或者撥打我們的免費電話400-8080-889在線咨詢。

  注:本文所有文字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版權疑問,請與我們聯系。

  >>>>推薦閱讀:盤點中國十大最美居民古建筑

  >>>>推薦閱讀:盤點中國最豪華最貴的十大別墅

  >>>>推薦閱讀:盤點英國電影中讓人驚艷的豪宅設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