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百渡:還原建筑的人文情懷
龍百渡(Fernando Brandão)是上海世博會巴西館總設計師,巴西館工程的責任建筑師,生于巴西圣保羅。1985年從圣保羅的桑托斯建筑與城市大學畢業,并成為里約熱內盧的建筑設計公司的實習生,他的畢業論文獲得了研究委員會(CNPq)獎學金。自1996年起,Fernando Brandão開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并獲得了ADG巴西平面設計師協會頒發的獎項。2009年,成功獲得上海世博會巴西館首席設計師資格。
巴西建筑師 龍百渡
現在工作和生活的狀態是怎么樣的?
龍百渡:我現在在圣保羅一家大公司工作,本身我是一個設計師和商業建筑師,同時我也會做一些社會公益。我做人的理念,就是希望通過設計能讓周圍的人生活得更加好一點。
您大學的時候學的建筑專業,畢業以后從事了30多年的建筑工作,對于您來說建筑行業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龍百渡:實際上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個人一天24個小時都要生活在各種建筑物里,建筑就在我們周圍,跟我們息息相關,是我們的生存環境,所以對建筑的關注和興趣是自然而然的。
您今年設計的里約熱內盧書店入圍年度最佳商店設計獎,能不能為我們分享一下這個項目?
龍百渡:最終獎項的結果還需要一些公證環節,目前已經入圍前5名,11月份能評選出最終獲獎者。這個書店本身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建筑,過去是一個電影院,因為這個電影院是一個歷史文物級別的,所以自20世紀初它一直被里約熱內盧的市政府所保護。當時改造計劃需要保護建筑本來的一些元素,在這個基礎上再把它變成一個很大的新式書店,這個是整個建筑的特色。在設計上,整個建筑是一層樓,樓梯是螺旋狀向上的,這代表人對知識的獲取是呈螺旋向上的。
現在這個時代的問題是,大眾對書漠視的態度。因為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傳統意義的紙質圖書正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值得注意的是,巴西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一家一家再開新書店的少數國家之一。所以,我設計書店的初衷是想設計一個讓大眾可以接受或者是喜聞樂見的書店環境。我想設計的書店環境,不是要客戶來這里花錢買書,而是要讓他們花一些時間去觸摸、去看這些書,和書建立起一種感情,我希望給大眾打造一個環境和機會讓人們愿意去親近書,這是我設計的一個理念。
您非常擅長書店和商店的設計,對于您來說這種設計的挑戰又在哪里?
龍百渡:很多商家希望自己的商店看起來設計更獨特、更精巧,但我在設計商店的時候不僅僅是致力于讓顧客走進商店然后花錢買東西,而是讓顧客在商店里有得到一種好的體驗,讓他們滿意,這種滿意的體驗我更愿意稱之為“都市中的避難所”,當人們在這個商店里面購物的時候,會有一種暫時離開喧囂城市的感覺,可以完全享受購物的喜悅當中。相對的,設計的挑戰就是營造這種“避難所”的購物環境。
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巴西館的設計師,能否分享一下巴西館的設計靈感以及背后的故事?
龍百渡:我的初衷是能夠通過這樣的展館讓中國的觀眾理解巴西。我當初放棄了聲音和書面語的方式,而采取了純視覺的表達。事實上,巴西人民和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非常相似,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要引起中國人的共鳴,讓他們看到巴西人的生活就像看到自己的生活一樣。這個展館的設計以及陳列展示了巴西人從早晨醒來,到如何去工作如何吃午餐如何陪家人的一天的生活,觀眾在墻體里可以看到很多圖片,那個墻就是巴西的一天。
通過這樣一天的展示,我們也想向中國人民傳遞一個信息:中國和巴西之間的經濟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巴西有很多自然資源,比如食物和水可輸出給中國,而中國有自主研發的創新科技,這也是巴西所需要的。
就展館的設計而言,外部采用的是可回收的木質材料,我們本來打算用各個國家展館的剩余材料做巴西館的,巴西有一個非常好的理念就是用別人不用的材料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巴西生態環保的理念。但是這次在中國沒有這么做,而且各個展館也沒有那么多剩余材料,所以他們采用了第二個方案,新的但是可以回收的木材。而且整個展館的色調是綠色,因為巴西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綠色是巴西的國色。
能否談談比較傳統的巴西建筑是什么樣的?
龍百渡:我覺得中國的胡同有點像巴西的傳統居住區的樣子,路很狹窄,房子很小,但人們卻生活的很近,大家可以一起分享一些社會生活經歷。大多數的巴西人是生活在大街上,而不是生活在房子里,所以我在設計的時候,會著重平衡公共生活區域和私人生活空間的關系,將其融合。
您的工作室FB+現在的發展情況如何,設計團隊的構成是怎樣的?
龍百渡:1996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FB+,“+”是指我想做得更好,幫助更多的人體現更多的價值。工作室現在有10個建筑師,他們都是很專業的建筑師,比如,有的擅長做3D,有的擅長做設計。現在巴西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候,因為巴西馬上要舉辦2個世界上最大的賽事,一個是世界杯一個是奧運會,所以這將是巴西建筑業蓬勃發展的一段時期。
談到巴西的奧運會,你會參與哪些建筑項目?
龍百渡:我沒有直接和奧委會簽約項目,但是有一點可以透露的是,我現在有一個主要的客戶,一個為奧運會提供建筑支持的大公司(名字保密),這個公司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項目,就是幫助巴西修建新的機場。
您是否非常重視中國建筑市場,您怎么看待中國建筑未來發展的趨勢?
龍百渡:當然,我非常重視中國的市場,所以我唯一一個海外工作室是在上海,而且這個工作室與巴西工作室不是隸屬的關系,而是一種合作關系。至于中國建筑市場的發展趨勢,我認為這個不是由我指出來的,但我可以和中國設計師一起合作,然后盡一些微薄的力量和貢獻。中國現在發展得非常快,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所以很多國際人士甚至中國自己都很難理解在這種驚人的發展下,未來的發展的趨勢和走向。有的時候發展太快了,我們會忽略一些事情,比如說人文情懷。我認為建筑一定要有人文情懷,將來,我更愿意把人們在高速發展下忽略的這些東西,比如在建筑設計上迷失的人文情懷,還原給建筑本身。
談到中國的建筑設計,您對中國的建筑有什么印象,您喜歡的中國建筑是什么?
龍百渡:我最喜歡的建筑就是故宮后面的景山,景山上有一個萬壽亭,上面有很多佛,這個建筑非常小、非常簡單,但是設計得非常精美。而且有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在那里唱歌聽音樂,演奏各種樂器,諸多歡笑,我特別喜歡那樣的環境,因為我個人非常關注建筑的情感和人文因素。
本文由鼎川建筑編輯收集發布,如果還有更多相關問題需要了解的,可登錄網站主頁http://www.qingshandinghua.com/了解,或者撥打我們的免費電話400-8080-889在線咨詢。
注:本文所有文字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版權疑問,請與我們聯系。
>>>>推薦閱讀:城里百萬當房奴VS農村三十萬蓋別墅!你選哪個?
>>>>推薦閱讀:農村自建房面積多大是合適的?
>>>>推薦閱讀:農村別墅風水植物栽種方位有講究